艺术 | 观杂技剧《铁道英雄》:永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世界今日讯
顶着弥漫硝烟,迎着刀光剑影,挟着万钧雷霆,冒着生死危险,一群汉子于疾驰的列车上动若脱兔、身轻如燕,于出生入死中,他们扒火车、炸碉堡……只要有日本侵略者肆虐的地方,就闪烁着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他们身手矫捷,神出鬼没;他们灭日锄奸,伸张正义;他们处惊不乱,心系红色;他们有情有义,乐天豪迈。他们,就是小说里、电影里、电视剧里被屡屡描写的那个抗日铁道游击队。如今,他们战无不胜、神勇无双的形象,又出现在了由山东杂技团出品的杂技剧《铁道英雄》之中。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人类的和平,这群敢打敢拼、敢爱敢恨、不灭日寇誓不休的鲁南阳刚汉子的群像,再次在舞台上绽放出非凡的艺术光华!
杂技剧《铁道英雄》,以其极富艺术想象力的大胆设计和过眼难忘的艺术形象,甫一问世,便立刻获得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赞誉,来自上级领导、专家同行乃至普通观众的溢美夸赞,让该剧在业界坊间的关注度陡增,而被列为第十一届全国杂技展演的开幕式剧目,证明该剧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后所进行的创作活动,得到了积极的社会认可和有效的口碑回报。
无疑,杂技剧在中国艺术界尚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在业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尚未被更为广大的社会各界所熟知。发展至今不过二十载的杂技剧,依托中国在杂技领域中超强的艺术实力,彰显杂技的艺术效力,更以“剧”的方式重新整合现有资源,进而培育出一朵芬芳绮丽的艺术新葩,让原本大家习以为常的杂技表演焕发出一股生机盎然的清流,沁人心脾,不但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崭新的观感体验,更让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在形式上和内涵上均获得了一个此处风景独好的绝佳视野及其发展趋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杂技艺术早已名闻天下。中国的杂技艺术家们用他们奇绝果敢、惊为天技的本事,为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审美体验,也让中国杂技的美名传遍天下。中国杂技艺术的资源异常丰富,在历久弥新的不断延宕中,不断地修整打磨着自己的亮羽,时时遨游于宽阔的艺术天空之中,释放着自己无穷的艺术魅力。而“杂技剧”这一新形态的问世及加盟,让中国杂技腾飞的翅膀更加坚实。
近些年来,中国的杂技剧创作已经渐成规模,在文化主管部门的精心引导下,在政府及其社会资本的积极介入下,这一崭新的艺术形式正在以一种空前自信的方式茁壮成长。如今,不时会看到一些表现不俗的杂技剧创作案例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断涌现,而《铁道英雄》的问世,更是让杂技剧这一形式斩获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双重丰收。
从文学及其电影原著脱胎而来的杂技剧《铁道英雄》,由著名舞蹈编导张弋和刘小荷共同执导。两位的创作及导演能力在业内是有目共睹并有口皆碑的,大型舞作如《古汉伊人》《风中少林》《齐风·甫田》等让业界鲜明地感受到了这对编导伉俪的创造能量,而长期的军旅生涯,又让他们建立起了对于自我艺术修养的极高要求及标准。从创作结果看,显然《铁道英雄》这个选材再次激起了他们澎湃的创作热情,让他们在对抗日英雄无限敬仰的状态中恣肆地释放着他们的艺术才情。于是,在两位导演与山东杂技团上下通力奋斗之后,一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交织的恢弘画卷,展放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杂坛奇景。
在艺术探索上,既然是“杂技剧”,《铁道英雄》就必须探索并完成“杂技”+“剧”所规定的表现任务。在充分探索“杂技剧”所应当具有的美学品质的要求下,创作者们对固有的杂技节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适和符合剧情的整合,这样的艺术处理虽然也算是老生常谈了,因为对所有介入到杂技节目创作中的舞蹈编导而言,似乎都需要面对如此的挑战。所以按照“杂技剧”的审美特性要求而言,这当然是不能逾越的一大要点,同时也当然会成为一大难点,创作者们如何将处在难点中的要点变成创新点,则是业界判断其成败的根本所在。于是,如何将已经成型并已被建立起审美预期的杂技节目融入到“剧”的框架及其展现之中进而成为剧情的叙事“推手”,则成为创作者们的第一功课,这需要他们花费巨大心力予以认真琢磨并力求完美呈现,让那些以往在观赏性上很受追捧同时又彼此独立的节目统统成为剧中某个情节的艺术表达“语言”,其难度就会让人头皮发麻。
按理说,杂技固有节目的可看性与戏剧的叙事目的,会构成一个彼此相斥的矛盾体。比如,山杂的优秀节目《蹬人》原本就是一个非常成熟同时也颇为受人欢迎的节目,而《铁道英雄》则需要在充分利用其原有艺术价值的同时,将其巧妙地整合进对于剧中这群汉子角色们的乐观精神的表现,也就是说,技艺还是那项老技艺,但是,它要为“剧”服务。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剧中《蹬人》被赋予了特定的戏剧涵义,成为了表现“角色”、推进剧情发展的砝码。此举也让本来只起娱乐功能的技艺产生出“叙事”的非凡功能,而“新意”就是这样产生的。令人高兴的是,类似的处理,在《铁道英雄》中俯拾即是,体现出创作者们成熟的艺术理念。更为值得一提的是,《铁道英雄》对于“跑酷”技艺的运用成为该剧在动态设计上的一大特色,那些爬上爬下、忽儿纵身跃上行驶中的列车、忽儿就地翻滚腾跳的跑酷表演者,恰到好处地被楔入到了剧情之中,与杂技本体相得益彰,创意与新意迭出。特别是当演员们勇猛无畏而轻松自如地跳入车厢与敌人展开浴血搏斗时,那种扑面而来的鲜活感仿佛让人立刻置身于抗日烽火的硝烟之中,强化了观众与特定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即时感。
那辆能够环绕演出场地一周而不停运转的列车,不啻是此次艺术实践设计上的一大亮点,为该剧添色不少。不得不叹服该剧在舞美设计上的用心和出新,偌大的一个马戏场,外圆是火车通道,其余各部均有彼此衔接和呼应非常紧密的场景安排。既满足了杂技大道具的场地要求,也为剧情的跌宕起伏安排了非常有层次的视觉空间。大块的山石和铁轨的裸露式设计,增强了沉浸式的观演感受,而此起彼伏的各种杂技技艺的展示空间让整个表演场地焕发出了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力。在灯光、音乐、服装等各环节的精心组构和配合下,各个场景的切换产生出富有戏剧意味与张力的舞台效果,战场、爱情、欢乐、痛苦、浪漫、失意、激昂……各种人生况味彼此激荡,发酵出浓烈而持久的撼人情感,痛彻入骨而动人心扉,高潮迭起而意味悠长。待到结尾时,那块硕大的地板缓缓地、坚韧地、执着地立地而起,并呈直立状态,众多队员们拼死拼活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地向着高处攀爬,那一幕,惊悸而紧张,揪心的画面始终刺激着观者的每一根神经,“技”和“艺”的完美融合达到了顶点。那是令人悸动的一幕,更是让人血脉贲张热血沸腾的一幕:不正是前辈们的不惜牺牲才换来了最后的胜利嘛!“国际歌”声中,那一代英雄,成为心中矗立的神圣雕像,直到永远!
作为一部杂技剧,《铁道英雄》的成功让业界收获诸多启示。红色选题的文化表达同样可以生动,而透过这种表达让获得升华了的红色认知、记忆及其精神得到艺术化的传扬,实在而高效。铺就一条“剧”的走向,让传统优秀杂技节目获得新生,“戏剧”为杂技赋能,让杂技艺术更加焕发出光彩照人的艺术魅力。层出不穷的创意有的放矢,既从题材中来,又把题材的光彩放大到最大程度,传统选材、传统技艺都挡不住新意扑面而来。诚然,所有这些都源于导演的眼光及其功力,而《铁道英雄》的百炼成钢正是导演在轻重缓急、起承转合中都能做到成竹在心、游刃有余所致,这显然是该剧的成功之本。
瞄着“杂技剧”这个艺术目标在创作和打造上不遗余力的《铁道英雄》,为当下方兴未艾的杂技剧发展势头续添了一把干柴,为这个虽起步不久但却大有希望的事业煽起了更加爆燃的旺火。热火下,相信会激发起更多的相关助力让这项事业的火力得到持续燃烧,当然,更希望杂技剧的发展在市场和观众的热切关注和爱护下走出自己的成长之路,进而永葆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山东省杂技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