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焦点:我当委员这五年|彭静:提高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 让家门口的养老设施“可望又可及”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彭静非常忙碌,忙着到养老服务站调研,忙着完善提案。作为连任了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多年来,彭静一直关注一老一小和妇女等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今年,彭静再次把目光聚焦在该领域。
在过去5年里,彭静一共提交了65份提案,始终围绕一老一小和妇女权益保障、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建言献策,多次获得优秀提案、重点提案,得到了相关部委的积极反馈和具体答复。
今年,彭静带来的提案仍然和妇女权益保护有关。她认为,当前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实施仍存在法制宣传力度不够、配套实施法律机制不足、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她建议,应加强新法衔接,努力完善新法实施的部门指引。比如在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保护方面,制定完善公安机关反家庭暴力、反性骚扰执法指引,推动各地各部门深入落实国家反拐行动计划及实施细则,加强被拐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等工作。
同时,还应该强化劳动监察,进一步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完善妇女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指导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平等享受福利待遇、晋职晋级、职称评聘等制度。
近两年来,彭静还持续关注社区养老的问题,去年全国两会,她提出了“关于建立适老性综合评估标准、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的提案。今年,彭静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养老领域。
她在调研中发现,部分老龄群体反映感知度“不高”、获得感“不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受阻于“最后一米”的问题。
“不是说有一个养老的设施,修一个食堂、一个活动室、一个卫生所,老年人就能享受得到,而是要充分考虑老人是否可及、可感、可知。”彭静说,这既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活动范围、使用时间,按距离、空间、老年人密度推动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空间可达”;又要注意高龄、失能等群体行动不便的实际,分别采取就近接送、上门入户、远程服务等形式,让“身边、床边、周边”的养老服务“便捷可及”。
同时,社区应积极探索如何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转变,在传统“衣、食、住、行、用”等基本需求基础上,比如通过“志愿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公益慈善+社区互助养老”、“社会组织+公益创投+大社区+小家庭”等路径,满足老龄群体文娱体育、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
上游新闻记者 黎静 摄影 任君
编辑:夏洪玲
责编:吴忠兰
审核:冯飞